新的研究利用多個研究平臺系統地識別影響胃腸道炎癥的環境化學因子。在《自然》雜志上的研究發現,確定了一種常見的除草劑丙酰胺,它可能會加劇小腸和大腸的炎癥

誰是蛋白質生產的“指揮官”?
細胞是如何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條件而快速生長的呢?來自Julius Maximilian大學生物中心Würzburg (JMU)的Utz Fischer教授和來自Würzburg Helmholtz RNA感染研究所(HIRI)的J?rg Vogel教授在最新一期的《Cell Reports》雜志上發表了他們的研究成果。

Nature子刊發表有關SARS-CoV-2病毒和人類蛋白質相互作用的綜合性研究
10月10日發表在《自然-生物技術》雜志上的一項名為“A Comprehensive SARS-CoV-2–Human Protein–Protein Interactome Reveals COVID-19 Pathobiology and Potential Host Therapeutic Targets”的研究描述了這項技術,為研究和理解COVID-19背后的生物學,以及確定針對蛋白質結合位點的新治療方法打開了無數新的途徑。

Nature子刊:RNA剪接缺陷導致阿爾茨海默病的機制
研究人員使用他們的新模型來發現RNA剪接缺陷是如何導致阿爾茨海默病的神經退行性變的。RNA剪接是一種去除非編碼基因序列并將蛋白質編碼序列連接在一起的過程。

《Nature》缺氧和胎兒血紅蛋白之間的聯系
圣猶大兒童研究醫院(St. Jude Children’s Research Hospital)的科學家已經展示了一種負責適應低氧環境(缺氧)的蛋白質是如何導致成人胎兒血紅蛋白(HbF)表達增加的

在正確的時刻停了下來:破譯減數分裂關鍵步驟的分子機制
來自康斯坦茨和巴黎的國際研究團隊破譯了控制卵細胞減數分裂關鍵步驟的分子機制。隨著他們最近在《發育細胞》雜志上發表的文章,他們首次描述了兩種蛋白質“Cyclin B3”和“Emi2”的相互作用以及它們對該過程時間表的影響。

將聚光燈對準組織中的細胞,這樣RNA就可以講述它們的故事!
哈佛大學威斯生物激勵工程研究所的一項新進展克服了目前在空間轉錄組學方面的局限性,采用了一種名為“Light-Seq”的DNA納米技術驅動方法。Light-Seq允許研究人員用專屬于少數感興趣細胞的獨特DNA條形碼對全部RNA序列進行“標記”。